阿里组织大变革:都在做“组织瘦身”,而阿里在做“组织分身”

发布人:泛亚人力 发布时间: 2023-04-25 阅读量:1531

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张勇28日发布全员信,宣布启动24年来最重要的“1+6+N”组织变革。


即,阿里集团今后将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,下设阿里云智能、淘宝天猫商业、本地生活、菜鸟、国际数字商业、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,分别设立董事会和各自负责的CEO。其他公司也将独立经营管理。


这轮变革从集团顶层入手,重新定义和构造阿里巴巴集团与各业务的治理关系,被认为是“阿里巴巴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”。如果说以往是在“大房子”里搞“活动板墙”,这次就是“拆家卖地”了。

1配图01.png

一、大企业都想拥有的“组织分身术”


在当下环境中,企业大多都在进行降本增效的“组织瘦身”,而阿里巴巴却在一变多,做了“组织分身”。


《西游记》中的孙悟空的法术大家都很羡慕,尤其是拔根毛就能变出诸多孙悟空。原文说:“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,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,根根能变,应物随心。”从大战混世魔王开始,取经路上孙悟空多次拔身上毫毛变出化身,或者搬东西,或者杀小妖,或者一拥而上,“单挑变群殴”。


因此,很多人在工作忙的时候,也希望自己能分身出来,变成多个自己,来应接所有工作。


阿里巴巴这次变革与以往不同就是由“分化生长”到“分身有术”的改变。比如2011年一个淘宝变为“三个淘宝”,长出了天猫。而在2015年,阿里推动“中台战略”,一度成为互联网科技行业公司治理标杆;最近的2020年,推动经营责任制改革,又以四大板块分立实现阿里巴巴多元化治理,成立多家独立经营的环路公司。


而这次变革里,张勇信中原文明确表示: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,未来,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,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。


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应该是很多大企业的梦想和追求的主要目标。分身上市这种操作在A股市场上案例寥寥,最常见的都属于国企资产重组,分身上市目的地多为港股市场以及其他境外证券市场。


转折点在2019年,证监会发布了《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》(下称《境内分拆规定》),A股市场境内分拆上市的制度空白被填补。截至目前,A股市场表达分拆上市意愿的公司累计突破百家。“A拆A”的境内分拆已取代境外分拆,成为当前分拆上市的主流模式。


比如1936年开张的,坐落在南京东路西藏中路口的上海市百货商店,现在仍是上海的一块金字招牌,承载着太多的城市记忆几乎每个在上海长大的小朋友,都有去市百一店买新衣服的幸福回忆。在老一辈上海人眼里总觉得市百一店里什么都有得卖。而背后的百联集团却在以多元业态深耕上海的同时,亦大步迈向长三角、迈向全国。


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百联集团直接和间接控股百联股份、物贸股份、友谊股份、医药、联华超市等6家上市公司,百联集团现位列中国零售百强第1名,中国企业500强第16名,中国大企业集团第33位。《财富》世界500强。


可见,虽然都是同一领域,拥有多家上市公司是多么的值钱。


还有微创医疗,就是一边拓展新业务,成立子公司;充分吸引投资人,同心协力把公司做大,然后成功分拆了心脉医疗、心通医疗、微创机器人、微创脑科学四家上市公司。


让微创医疗在利润只有几亿的时候,就能获得资本市场上较高的估值……不得不说,这种操作下来,节省了企业正常发展20年。


二、大企业变身除了“向下拆分”,还有“向上整合”


为何一个大企业热衷于组织分身后,分拆成几个公司一起上市?答案是不言而喻的,拓宽融资渠道,寻求更高估值。

1配图02.png

对于多元化的企业,不同类型业务在资本市场估值有不同的参照,如果都放在一起,容易造成整体估值偏低。分拆还有利于对子公司管理层的激励。那除了“向下拆分”,还有什么其他动作可以寻求更高估值呢?其实常见的“向上整合”也是中大型企业的选择。


2015年8月,Google宣布成立一个母公司Alphabet,原谷歌保留搜索、地图、视频等核心业务成为下属子公司;其他非核心业务,包括研究血糖监测的Life Scienc、专注于延长人类寿命的Calico等,都将成为独立子公司。


重组之后,谷歌在纳斯达克上的名字也将改成Alphabet,获得谷歌相应的股权数量和权益,以及股票代码。

1配图03.png

财务控制是Alphabet的管控形式,来管理众多参股公司。这种方式在传统的集团型企业来讲非常常见。


当我们谈到谷歌,都知道它是世界领先的搜索引擎。但是在一系列的“不务正业”后,让用户产生了“认知错位”,反而削弱了品牌专注度和美誉度。用户会疑惑,“Google”到底是一款产品还是一个品牌呢?


这也正是一个公司成长要面临的选择:让“Google”定位为一个品牌还是一个产品?例如,阿里巴巴是公司品牌,淘宝、天猫、蚂蚁金服是产品;腾讯是公司品牌,QQ、微信是产品。如此看来,百度和京东将来在创新中也会面临这一问题。


新结构是解决这一错位矛盾的关键。将来,Alphabet是一个公司品牌,代表了创新、高科技;而Google则是产品,是“全世界最领先的搜索引擎”。重组之后,Alphabet2018年第二季度总营收为327.58亿美元,比去年同期的260.07亿美元增长25.95%。


三、“组织分身”,但是人才文化不“分身”


无论是“向下拆分”还有“向上整合”,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,多元和融合这两个词儿往往同时出现,多元是员工专业队伍越来越多,差异化越大,而融合就是为这些不仅有专业差异的员工创造一个最包容的环境,从而让每名员工都可以自由地在组织中发挥出最大潜力。


比如,微软公司这样明确讲到:


我们相信多元化让我们的绩效变得更强大、产品更完善以及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更丰富。随着我们的多元化员工队伍不断发展,它也反映出我们所在社会和全球市场的多元化程度。因此,我们去理解、珍视和拥抱各种差异的努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。


很多在多元化企业集团内部工作的人都会觉得人员结构复杂,不知道用什么样的维度进行统计,其实多元化企业集团的人员结构复杂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客户多样性。


很多中小企业面对的可能是一个产品一类人群,销售部只要销售就行。而多元化企业的销售就没那么简单,会分为各种各样的销售人员。如果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无法判断如何整合人员结构问题,不妨先做一个评估,根据以下几个问题,来看一下,如何进行梳理和分析。


1、你所在企业目前的客户群体多元化分布如何(按产业、语言、地区、年龄、性别等)?


2、你的客户群体多元化分布和竞争对手相比是什么情况?


3、你有哪些尚未成功触及的目标客户群体?还没有触及的具体原因是什么?


根据客户调研结果,你可能错失了哪些客户机会?在你的服务和产品方面,还有哪些有待提升的地方?有哪些是因为对客户理解不够造成的?


4、企业现有人员的具体比例是如何分布(按性别、年龄、产业背景等)?如果有某个群体占比特别大,有什么特殊原因吗?有办法提高其他群体的比例吗?


5、在企业高绩效员工中,按人员的分布比例是如何的?如果某个群体占比特别大,具体是什么原因?有什么办法提高其他群体的占比?


6、在你的企业内部,不同群体的员工觉得自己平时有被公司或上级区别对待吗(按性别、年龄、教育、产业背景等)?


在完成评估的基础上,企业即可制订不同群体的具体规划,然后再根据多元和融合原则,把大家交互活动嵌入到企业的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中去。多元和融合终究是服务于业务战略的,目的是要带来业务的增长。也就是“组织分身”,但是人才文化不“分身”。


那又有哪些衡量多元和融合工作做的成功与否的指标呢?


现有员工多元化比例(性别、年龄、国别、产业背景等);


现有者的多元化比例(主要是性别、年龄);


新入职员工的多元化比例;


新内部提拔员工的多元化比例;


参加公司多元化与包容性项目或活动的员工人数;


公司文化调研中员工对公司多元化和包容性的认可得分。


高绩效员工的主动离职率


创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和成功率


员工敬业度调研


一个注重多元和融合的集团企业,很容易在市场上取得良好的口碑,也容易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。那些拥有诸多“分身”大型组织的公司,比如微软、摩根斯坦利等公司,更注重雇主品牌的建设。这个方向也正是人力资源着重建设的重点。

上篇:女性职场幸福力,绩效加速新动力

下篇:一次说清“年终奖”的那些事儿

微信咨询
 

扫码添加官方客服 为您提供专属答疑

在线客服 员工服务
 

扫码关注泛亚人力 随时随地自助查询

服务热线

400-623-9996

投诉建议
 

投诉提交表